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日常练习—简答题
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标志、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答:(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①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②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③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④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
(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①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③研究方法方面,有一“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这些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3)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①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②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③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④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⑤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⑦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答: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②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③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②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③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答: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基本观点是:①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③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④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⑤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近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4.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述评。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1918)等。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其影响在5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但在强调知识创新及学生探究、创造素质培养的20世纪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又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认为是“教育现象”,有人认为是“教育事实”,有人认为是“教育规律”,有人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还有人笼统地认为是“教育”或“人”。这些观点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及其派别。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
上一篇: 同等学力申硕英语日常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