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服务学院
1篇简章南开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于1919年由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办,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重点高校,是第一批旅游管理科学硕士、专业硕士、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社会服务与咨政研究成果丰富,积极引领旅游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22年,旅游管理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在全球300所上榜高校旅游休闲管理门类中,排名位于第36,列中国高校前四。
旅游与服务学院成立于2010年,设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及旅游目的地管理、大数据与旅游管理工程、旅游协同创新与创新管理、旅游新业态研究、旅游教育创新与知识管理五个学科建设方向,拥有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中心、旅游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文旅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数字化教学研发中心、南开大学第一智慧书院、旅游实验教学中心、全域旅游研究所、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海洋旅游研究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丝路旅游研究中心、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等多个重要研究平台,在旅游服务与教育创新、国家旅游形象、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旅游产业融合、国家公园、MTA教育、入境旅游、红色旅游与旅游外交、海洋旅游、旅游行业协会治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学院现有在校生672人,其中本科生386人,硕士生193人,博士生62人,留学生31人。现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讲师6人,博士后6人;干部39人。徐虹教授、姚延波教授、石培华教授、马晓龙教授、李辉教授、陈晔教授等专家,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李辉教授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李辉教授、马晓龙教授、李春晓副教授、梁赛副教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李辉教授团队入选第三批南开大学“百青团队”;马晓龙教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徐虹教授、姚延波教授、黄晶副教授获得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2015年7月,由南开大学牵头组建的我国首个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19年9月通过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1年8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中心按照“2011计划”中提出的“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世界旅游强国”三大目标,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高地。
建院十多年来,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和海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签订了迪斯尼主题公园教学性实习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与英国萨里大学签订了“3+1”、“4+1”本硕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和“2+2”博士项目,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签订了“1+1”硕士双学位和“2+2”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汉拿大学了签订了“2+2”留学生南开项目,与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旅游教育合作联盟。此外、学院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天普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西班牙巴列阿里群岛大学等均建立起师资交流、跨国研究的平台,在旅游与服务管理教育研究领域展开合作。学院相继加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知识网络、世界旅游联盟(WTA)、亚太旅游协会(PATA)、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国际酒店餐饮及教育学术理事会(ICHRIE)、接待管理教育理事会(CHME)、澳大利亚旅游与接待教育理事会(CAUTHE)、全球旅游研究联盟(GReAT),国际旅行和旅游教育者学会(ISTTE)、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合会(IFITT)和国际旅游研究协会(TTRA)、中国旅游研究国际联合会(IACTS)等世界知名学术社群和国际性旅游组织。
在产业合作方面,学院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津市文旅局、天津滨海新区国资委、国家会展中心、同程旅游、北京大地风景文旅集团、中国旅游集团、万豪酒店集团、中青旅罗根(天津)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北京北辰会展集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中国移动、腾讯旅游、21世纪经济报道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联合研究等方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
学院的愿景:以创新模式发展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旅游教育领军学院。
学院的使命:数字化时代成为知识创造、教育创新和服务实践的卓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