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篇简章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由原生物技术中心、土壤农业化学系微生物学科专业、原中心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室、分析测试室组建而成,经农业部批准于1994年10月10日成立。
学院现设3个系(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8个教研室(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植物学),2个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生物工程)。首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现任院长为熊立仲教授,学院党委书记为和希顺。
二十多年来,学院以“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发扬实是求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以特色、质量、人才、产出、制度为关键点,瞄准世界坐标,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学院建有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生物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为A,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微生物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
全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包括教授58人,副教授38人,讲师9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俊秀荟萃。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农业部创新团队7个,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
学院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学和生物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生物学和生物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其中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获批国家级“双万”专业,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1个国家级生物学野外基地(神农架野外实习基地)。现有1351名本科生,980名研究生,36名留学生,6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院科研支撑平台建设完善,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个国家级、部省级研究中心(包括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等)的主要依托单位。建有国家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湖北省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注重原始创新,“十二五”期间,共获得1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包括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湖北省科研成果奖。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等共510项,新增经费6.68亿元,到账经费5.07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678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39.08,影响因子大于9.0的48篇,平均影响因子4.035。获得授权专利121项。发表学术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逐年提升。在Sci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Nature系列子刊发表论文13篇,在Cell系列子刊发表论文2篇。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科研、人才交流与人才培养关系,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余所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拔一批优秀本科生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韩国东亚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
学院发展历程的是我国高校运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的历史缩影。理科方面,20世纪40年代陈华癸院士创立微生物学科。1987年学校生物技术中心组建,开始对作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研究。1993年获批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是当时农林院校唯一的分子生物学博士点。1994年成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998年获首批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科方面,1996年获得发酵工程硕士授予权,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生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有力支撑了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6个领域进入ESI前1%。4名专家入选2016至2018年度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张启发连续三年位列农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第一。在前四轮国家学科评估中,生物学一级学科一直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