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综合》考试大纲
I. 考察目标
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名词解释 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 共 50 分
简 答 题 15 道小题,每道小题 10 分,共 150 分
论 述 题 5 道小题,每道小题 20 分,共 100 分
III. 考试范围
【参考书目】:
《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
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钟赣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理学》(第 8 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朱依谆、殷明,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化学》(第 2 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主编石任兵、邱峰,主审匡海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察内容】
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及采集
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药性理论
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熟悉配伍的目的。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掌握用药禁忌的含义及内容,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的含义;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的内容。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掌握剂量的含义,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常用的给药途径及其对疗效的影响,常用剂型;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要求,服药方法。第八章 解表药
掌握解表药的概念、功能、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生姜、苍耳子、辛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熟悉香薷、藁本、蝉蜕、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苏梗、生姜、浮萍、淡豆豉、木贼等药的功效、主治。
第九章 清热药
掌握清热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芦根、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青蒿、地骨皮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熟悉天花粉、竹叶、决明子、苦参、白鲜皮,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白花蛇舌草、白蔹、漏芦、紫草、水牛角、白薇、胡黄连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淡竹叶、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忍冬藤、紫花地丁、野菊花、拳参、半边莲、半枝莲、北豆根、马勃、熊胆、银柴胡、山慈姑、木蝴蝶等药的功效、主治。
由于篇幅过长,不方便全部展示,下载下方附件查看更多。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