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篇简章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简称上外国关学院)是上外“双一流”建设的主要支撑性院系之一。学院正式成立于2014年,以“明德致公,卓越为国”作为院训。其前身是1980年在俄语系基础上成立的苏联问题研究室,经历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等发展阶段。现有政治学教学、英语教学、科研及行政教辅人员43人。近年来,学院逐渐构建起“一体两翼”的学科建设格局,即以政治学为主体,以外国语言文学和公共管理为两翼;在政治学的建设布局中,以国际关系、外交学和国际政治为骨干面,以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中国学为重要支撑。国关学院是上外政治学学科点单位,它与中东研究所、丝路战略研究和中阿改革发展中心等政治学机构,共同构建上外政治学的四大学科特色方向,即中东与区域国别、国际文化与国际政治社会学、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史与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与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等。建院之初,就规划并确立了“教学建院”“学术立院”“国际化强院”等三个学院发展战略。
国关学院坚持教学建院。学院是上外政治学的人才培养单位,贯彻本硕博联通与“跨、通、融”的新文科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外语精、理论强、化国际的新型全球治理人才,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学院下设国际政治系、外交学系、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外语教学部和中国学研究所等教学机构。目前拥有本科专业四个,即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外交学法语。其中,国际政治专业与政治学与行政学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数居国内同类国际关系学院前列;外交学法语专业是国关学院与上外法语系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双学位专业;国关学院还与上外英语学院曾经共建上外的品牌实验班,即国际公务员实验班,目前两院合作重点打造英语国际政治双学位专业;此外,国关学院还与上外卓越学院、上外东方语学院、上外高翻学院等建立了跨通融的教学合作关系。国关学院拥有一个一级学科政治学博士点;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中东研究,政治学理论,中国学,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八个硕士生专业,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公共管理,政治学理论,中国学,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等七个学术硕士专业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点。其中,国际关系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学与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是全国高校中开风气之先的专业。学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区域国别研究导论》于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课程,2021年三位教师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重点改革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
学院坚持学术立院。学院以1987年上海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国际关系理论大会)在上外召开而倍感自豪,并引以为学术立院的灯塔。学院依托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G20研究中心、金砖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备案中心,重点建设各国议会(政党)研究中心、新时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承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外交思想”,10余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以及多个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承办一本中文核心期刊即《国际观察》(CSSCI),两本英文期刊即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view(CJIR)、Understanding Diplomatic Thought in the New Era(UDTINE).学院求特色、融主流,2017年举办了纪念全国首届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三十周年大会。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国际化强院。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大使、多伦多大学全球治理专家约翰•柯顿(John Kirton)、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Norov)等13名国内外学者曾经先后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于2018年和2021年连续两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资助,2020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学院在博士生培养层面与多伦多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硕士生培养层面与渥太华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建立了双学位项目;在本科生培养层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法国雷恩政治学院、印度印度理工大学等22个境外高校有学生交流合作。多年来,学院建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中国政治》《美国对外政策》《美国国家安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与往来》《欧盟研究》《公共政策》等一大批全英文教学课程,并招收了一大批本硕博留学生,涉及41个国家;其中,研究生留学生人数占到全校的40%以上,有上外的“小联合国学院”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