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详情

新能源学院

2篇简章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211工程”建设全国重点大学,致力于为实现能源、电力的国家战略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支撑。为满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国家能源局、教育部和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界的支持下,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于200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2020年4月,可再生能源学院更名为新能源学院。

  学院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发展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学院设有4个研究中心,即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风力发电研究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教职工74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讲师8人,实验员5人,博士后7人,教师队伍中100%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拥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学院部分),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个本科专业,并成立“新能源创新实验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97人,博士研究生67人,硕士研究生198人,共计1062人。

  学院在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博士学位点下,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二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院同时拥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清洁能源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获省部级奖20余项,出版教材30余部,获批专利20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Energy 等国际权威SCI期刊收录论文300余篇,EI收录500余篇。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00项等,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近5亿元。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巴斯大学、克兰菲尔德(Cranfield) 大学、斯莱斯克莱德(Strathclyde)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马拉达伦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丹麦科技大学、奥尔堡大学,法国电力集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EPSL),德国弗朗霍夫风能和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IWES),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面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对能源与环境的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创新,延伸学科内涵,提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查看更多
搜索历史
删除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