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0篇简章人兴家国,文行天下,以文化人,逐梦韶华。发轫于政治理论课程,发展于人文社科培育,兴盛于精品文科建设,茁壮于一流人才培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育工作中,始终开拓进取,不断创造辉煌。
学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从抗战时期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到建国后的政教系,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部、人文社会科学系,追随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奋进步伐,依循着学校砥砺耕耘的发展道路,一路从延安辗转到北京,历尽艰辛,走向光明。199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学院始终肩负着人文社科建设、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使命,先后孕育和发展了教育学、经济学、哲学、理学、文学、法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基石。
学院硬件设施设备完善,教学管理服务一流,人才培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8人,在68名专任教师中,正高14人,副高30人,有2人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外籍教授2人。学院坚持一流导向、国际视野,本科生国际化交流位居全校前列,已同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50余所境外著名高校和2个境外机构组织达成学术科研及国际交流战略合作。
学院蕴藉深厚、积微成著,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横跨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现设有经济学、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人文素质教研部、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处设在学院,学院还设有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是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以教学科研相长为目标,教师主持和参与的成果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学院年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校外科研项目25项,近两年年均获批校内外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
学院每年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200余人,其中,应届本科生就业率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学生深造率达60%以上。学院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学以致用。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实践领域,学院学生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核心期刊占比22%;在学校“世纪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连续六年获得组织奖和优胜杯,以人文社科类第一名的成绩曾连续五年荣获博雅杯,学生项目多次荣获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等荣誉;学院鼓励学生胸怀家国、服务社会、建功立业新时代,通过丰富多彩的寒暑期社会实践,应用学识,知行合一,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居全校领先位置,连年荣获学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学院品牌项目“天桥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暑期社会实践团入选2018年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团队。
学院党委严抓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重视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发挥,推动党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社会服务,培养出大批优秀师生党员及党务工作者。同时,学院党委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员培育为目的创办学院二级党校、以“思想入党”为主题创建党建工作室、以党员教育为专题创作系列微视频、微党课,以思想引领为目标实施党员红色根据地实践教育。学院党建思政工作富有成效,多项活动获评优秀组织奖,并获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辅导员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北京高校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养学生人文学识、人文素养、人文情怀,设立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新闻宣传中心、学术实践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等7大学生组织,通过开展党团员教育、心理健康节、129合唱比赛、五四舞蹈大赛、社会志愿服务、学术沙龙、摄影大赛、深秋歌会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连续多年承办校级人文素养活动月和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吟唱比赛校内赛,教师积极参与指导校艺术团各项演出,营造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
理工精神、人文底蕴,绽放时代光芒。新时代,新征程,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必将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砥砺奋进,与莘莘学子一起承载着伟大梦想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