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五个强化” 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
北京林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做好“五个强化”,持续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助力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定点帮扶新体系。落实“一把手”工程,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优化调整为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印发定点帮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责任台账,确保工作机制有序转换。做好研讨调研,2021年校内开展专题工作会14次,校领导和干部师生前往定点帮扶县实地调研24批次。实行“以购代扶”,依托学校工会、后勤开展教工节日慰问和食堂食材大宗采购,积极动员校内师生采购定点帮扶地区农副产品,2021年直接购买、帮助销售定点帮扶地区农副产品890余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创建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校内党支部与帮扶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教师赴当地讲党课,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献爱心”捐款活动,“点亮微心愿”捐物活动,动员党员师生积极捐款捐物,为当地学校援建电子教室、物理科技创新角。组织学生党支部与当地党支部进行“红色1+1”共建,传唱红色歌曲,开展才艺汇演,美化乡村环境。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推行“156街长制”,即1条街道由街长、包街党员、文明劝导员、环境卫生员、包村民警5方共同参与治理,形成“支部带头、村委实施、监委监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综合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当地改善乡村治理模式。
强化教育帮扶,打造人才培养新阵地。组建由教师组成的“林翼”教育帮扶团,深入12所中小学、职业高中接力开展教育帮扶,累计授课2.6万余课时,覆盖学生7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840名。坚持立德树人、智志双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开设兴趣引导系列讲座,建立“班级书橱”“校园标本馆”,丰富当地教育资源。组织教师主动走入百名困难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和慰问,做好从校园到家庭全过程服务。发挥学校教师专业优势,开展“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宣讲,帮助当地电商鲜食玉米基地解决种植、加工、营养等难题,支教教师入驻当地木材家具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先后推动20余项学校科技成果在当地落地转化。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建立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草业科学科右前旗实验站和林草过渡区草原科研基地,围绕草地修复、草种培育、草地生态、智慧草原等领域开展研究,为提升当地草种质量,促进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设计研发第一代沙果自动去核切分机,在当地果业公司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沙果加工效率。开发沙果果胶、风味沙果酱和冻干果片等多款沙果产品,增加沙果产品附加值。承接“林果深加工科技小院”项目,研发新一代生产加工设备,开展沙果营养物质成分分析,开发市场接受度更高的沙果发酵果汁、果醋、果酒等产品,做好产品包装设计和宣传推广,延长沙果产业链,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
强化规划设计,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依托学校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学科优势,承接科右前旗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专题项目,由相关领域专家牵头组成跨学院、跨学科设计团队,开展面向科右前旗全域、科尔沁镇全镇、6个特色嘎查村的“1+N”规划,帮助当地系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技术研究”落地巴达仍贵嘎查村,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根据当地实际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帮助谋划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推动生态资源集约利用,为实现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
上一篇: 北京林业大学组织两项课题结题评审会
下一篇: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