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
1篇简章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开设的少数民族文艺训练班,是学校艺术人才培养的最初摇篮,后成立艺术科、艺术系、音乐舞蹈学院、2008年分立音乐学院。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西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学院以培养专业音乐表演、教育、创作人才为目标,开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演唱、演奏)、“音乐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示范专业。学院设有“音乐与舞蹈学”学术硕士和“音乐”专业硕士两个硕士学位培养点。2011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2018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21年音乐表演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共计920人,其中本科生685人,硕士研究生235人;教职工89人,专职教师8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8人,讲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3人。学院拥有基础音乐学科为主的声乐第一、声乐第二、键盘乐器、西洋管弦乐器、民族器乐、理论作曲、戏剧、艺术实践8个教研室。近年来,除聘任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专业水平精湛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和客座教授外,学院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批优秀海归青年教师,在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国际教学理念与方法。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在本领域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与音乐作品百余篇,出版学术论文成果专集、个人专著、发明专利、专业教材等多部,原创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省部级多项专业奖项,先后举办多场全国及国际性学术活动。
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方式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学院把理论体系、创作、排演、观摩纳入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课堂教学、开放性实践课程与舞台实践的教学体系,先后组建了合唱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明·净筝乐团、“八音”国乐学生社团、“石榴籽”学生社团等专业团体,各专业基本能够依托上述团体开展舞台实践。
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的省内外的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引起教育界、文艺界、新闻界的强烈反响。教学歌剧《文成公主》参加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分获特别金奖及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综合特别奖。2018年推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丝路弦歌》《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专场音乐会广受赞誉;2019年新年音乐会《黄河大合唱》大获成功,并受邀赴延安鲁艺旧址参加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首演80周年音乐会演出;2020年新年音乐会《长征组歌》再次征服现场观众,新闻媒体给与了高度评价。2020年校庆7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黄河之滨也很美》精彩绽放,将校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现场及网络观看人数达到了200多万。
音乐学院多次代表国家民委、甘肃省、学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演及参赛,赴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交流访问。2019年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随国家民委出访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并在维也纳穆特剧院举行了“丝路彩虹”专场演出,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与反馈。学院组建的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合唱专业比赛,共获得4次国际金奖、6次全国金奖、1次全国银奖、9次省内一等奖并多次应邀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拥党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觉悟,系统掌握音乐表演艺术的基础理论和演唱、演奏的技能技巧,具备舞台表演及指导组织艺术实践的综合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学校等工作岗位胜任音乐表演、策划、编排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多年来,学院培养的众多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乐团、知名高校、广电媒体、文艺团体、艺术学校等均成为了业务骨干,在校师生经常受邀参加省内外文艺团体的排练及演出。可以说,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专业底蕴的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西北乃至全国音乐教育行业中打造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