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0篇简章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动力工程系,曾先后更名为热力工程系、热能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始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动力科,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研究基地之一。1952年,在重庆大学机械系动力科和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的基础上成立重庆大学动力工程系,笪远纶教授(1936年MIT博士)任首任系主任,首届四年制热能动力装置本科专业开始招生。1961年,首次招收研究生。
在笪远纶教授的带领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动力系)老一辈教师如金锡如、赵泽伦、肖达人、周其鉴等以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全国动力工程学科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影响较大的专家教授,如辛明道、曾丹苓教授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4名,其中教授44名、博士生导师56名、副教授37名。99%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5%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经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曾先后设有电厂热能动力、热工仪表及自动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低温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现为工程与能源类招生,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均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
1983年,工程热物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工程热物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热能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制冷与低温技术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动力机械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热能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2005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六个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工程热物理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核工程与核技术获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重庆市重点学科。“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批准立项建设,2012年通过建设期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2017年作为重庆大学智慧能源学科群主干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2023年牵头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学院现有热流科学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核工程与核技术系、新能源与储能系、院中心实验室(其中包括热动类专业自主创新实验室、核科学及核技术实验室、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重庆市热工重点实验室,设有工程热物理、仿真工程、能源与环境、制冷与低温技术、热力学及节能技术等5个研究所。学院已发展成为多层次、全方位的热科学与能源动力工程博士、硕士、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基地。
办学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发扬传统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依托,与环境、材料、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交叉,建设特色突出、国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能源动力学院。
发展目标:近期,在清洁能源及低品位能源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为实验室升级做好基础性准备。中长期,建立特色鲜明的能源转换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技术学科体系;建成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成国内一流的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与新技术创新平台;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