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
1篇简章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江西冶金学院机电系,1972年更名机械系,2001年4月成立机电工程学院,由原机械系、自动化系和理学系一部分组成,2011年4月学院划分出部分专业组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办学定位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二级学院,本科专业教育开办于1958年,研究生教育始于1980年。学院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现代机电工程人才和教学科研为目标,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学院。
办学条件
本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智能制造。机械工程学科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连续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也是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012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机械工程专业在江西省排名第一。2019年参加并通过全国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省示范性硕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系(中心):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工业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与测控技术系、机械设计系、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萃取设备研究开发中心、创新创业训练中心、机电实验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博导7人,硕导4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省高校骨干教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1人。在校本科生近1600人,全日制研究生和工程硕士近200人。
主要教学成果
近年来,获立项省级教改课题18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4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2项;发表各类教学研究论文近20篇,出版规划教材6部,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机械基础、机械原理);省级资源共享课程3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最佳创意奖1项,获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
主要科研成果
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SCI或EI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其中圆锥破碎机高效耐磨双金属复合衬板技术,高效预磨技术,矿石仓防粘结技术,振动摆动辗压成形技术,离子型稀土高效萃取技术,超重型振动筛,型料浆体管道输送技术,冶金矿山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设备维修管理专家系统,图档信息智能提取与管理系统,颚式破碎机三维动态模型与仿真技术,金属线材自动卷绕技术等科研成果获得企业青睐。
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奖
学院大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全国和江西省举办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数百项。
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64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13项;
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2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及历届优秀组织奖6项;
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省特等奖28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10项;
获挑战杯比赛国家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8项,省级铜奖4项。
2014年“学霸寝室”4人两年获奖60多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广泛关注报道,机器人团队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赴人民大会堂领奖;“考场助手”机器人获全国一等奖,被中央领导批示,教育部委派考试中心考务处莅临考察。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台湾中华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在研究生、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在师资培训与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中南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学生交换培养。
学院已培养的10000多名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活跃在钢铁、有色、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不少人成为了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徐乐江,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