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篇简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焊接专业1953年开设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时期,为全国最早设立焊接专业的3所学校之一。1988年成立焊接与材料系,2003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和理事长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单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先后涌现出全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沈世瑶教授,全国金属材料知名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刘和法教授,船舶行业及武器装备系统著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蒋成禹教授,全国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著名专家谢春生教授等优秀教师。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50名,专业教师博士率85%,留学回国人员超过35%;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多人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学科和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同时还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材料加工工程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新材料及焊接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的重点序列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立项建设。学院建有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功能材料7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2016年武书连全国大学学科专业排名数据显示,焊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同时,“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实验条件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效焊接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办学特色: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融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四位一体,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学院与国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一些学术团体、大学与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和理事长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单位。
办学成效: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计划、省基础研究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1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武书连)A+,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工程系学科排名前100。学院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0余人,留学生20人。近三年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平均33%,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比例近6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学院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