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抓住关键环节、打造过硬队伍大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
浙江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在体制机制、选拔输送和培养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优化体制机制,做好统筹谋划。做好系统设计,成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小组,统筹规划辅导员队伍的职责定位、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专职辅导员具备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责任链”。畅通发展通道,完善辅导员队伍矩阵化建设体系,实施高水平指导、高学历选聘、严要求考核和系统化培训的“四维管理”;依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加强动态评估,畅通辅导员向党政管理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和思政专家“三向发展”流转通道。强化规范管理,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队伍组织管理、任职选聘、岗位职责、培养发展、考核奖励以及相关保障措施。修订“思想政治教育高级职务任职基本条件”,推进专职辅导员职级职务职称“三线”晋升,实现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科学设置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并纳入辅导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建设,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注重选拔输送,加强过程管理。做优队伍结构,每年坚持从校内选聘“2+2”模式、党政管理选调生模式辅导员,先后从优秀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中选聘500余名兼职辅导员,构建辅导员队伍入口多元、学缘结构合理、专兼协同的良好局面。做细考核评价,制定辅导员队伍量化考核评价方案,围绕用人单位反馈、学生抽样评议、考核小组评价、工作对象辨识、突出业绩与特色工作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评估,实现对辅导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工作投入和工作实绩高标准、严要求的“硬约束”。做实精育优出,选送骨干辅导员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基层乡村挂职锻炼,成立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鼓励辅导员走进教育教学第一线,每年近100名辅导员承担或参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
抓好培养培训,提升队伍质量。注重实践研究,连续8年实施辅导员学术导师制度和新任辅导员启航计划课题项目,累计完成330余项课题。每年邀请校内外思政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辅导员论坛、午间沙龙、心理助人能力培训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等40余次,将辅导员纳入学校“育人强师”培训计划,不断拓宽辅导员队伍培训路径。注重分类培养,紧密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助力辅导员建平台、带团队、创品牌,目前已成立辅导员党建、网络思政等工作室(中心)31个,通过开设党建现场教学、理想信念教育微课堂、素质教育培训等项目,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素养。注重典型选树,开展优秀辅导员、工作案例、论文和网文评选,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设立“启梦”优秀辅导员奖教金等,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优秀辅导员工作分享会、典型事迹学习会,提升辅导员职业影响力和价值认同感。近年来,学校涌现出“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