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详情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2篇简章

  学院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与育人理念,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现有汉语言文学(含师范类)、历史学(师范类)和戏剧影视文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历史学为校重点专业。学院还设有承担全校大学语文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研部。历史学专业建有 “齐齐哈尔大学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所属“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常务办公机构设在该中心。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学术交流基地挂靠在学院。学院现有中国史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语文)和学科教学(历史)两个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本科生、硕士生9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5人,硕士生导师15人,校教学名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3人。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现有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3门、校级优秀课4门。近五年来,学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绩显著,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3篇、CSSCI收录29篇,主持并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语言委员会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8项、省社科联基地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4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30余部,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励60余项。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100余人次,举办校内学术讲座42人次,受聘龙江讲坛1人次。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着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读书+实践”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大亮点。几年来,学院历史学专业举办了“重走抗战路,永驻民族魂”、“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遗址大考察”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举办了电影周与戏剧节等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推出了“六二八”工程等专业实践活动。这些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学院教学工作一直处于学校前列,在校内各项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对教学要求严格,坚持高质量的教学标准,使各专业历届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为社会和地方的建设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语言文学(含师范类)专业

  该专业是我校设置最早的文科专业之一,现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在秉承师范传统,突出英才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党政机关文职人员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近60年的发展和建设,该专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28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 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校级名师1人。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我省西部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2项,及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

  2017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计划于2019年在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年获得学科教学(语文)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7名,在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5名。现当代文学为省级精品课,写作学为校级精品课,文艺理论、古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建立了汉语言师范类校级试验班-卓越教师班。

  该专业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条件优越。自专业成立以来,共培养出各类人才80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中学特级教师、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著名企业家、各级电视台主持人、编辑等高素质人才。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学(师范类)专业

  该专业现为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具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和学科教学(历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较好的学科资源为历史本科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突出师范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专业素养上,培养学生较扎实的史学理论基础、广阔的学术视野、正派严谨的做事态度、强烈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教育、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等部门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专业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

  专业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深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专业建有“齐齐哈尔大学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所属“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常务办公机构设在该中心。专业以该中心和学会为依托,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科研队伍,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承担国家、省、市教研和科研课题6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0余项。

  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优异的教学技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毕业率达99%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好。2005年至2017年,应届学生硕士研究生平均考取率约为25%,本科教学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专业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影视编剧类人才为培养目标,本着求真务实、崇真尚本、尊重个性、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心理健全、专业理论均衡、实践能力扎实的有特色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小班授课,加强学生读写训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切实地考核学生的读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专业推进考试环节改革,加强日常教学环节的考核比重,增加并认真组织学生面试环节,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齐齐哈尔话剧团、齐齐哈尔报业集团、齐齐哈尔神鹤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乐桔影视文化传媒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专业本着开放办学的理念,五年来聘请了齐齐哈尔话剧团团长艾平、齐齐哈尔文联主席朱宏宇、齐齐哈尔市著名散文家王俏梅、本土剧作家崔富强等9名教师为客座教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实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力量。

  专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中话剧观摩、主题电影周、话剧舞台综合实践、短片制作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为专业赢得了声誉,打造了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从就业情况看,目前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应届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学生专业素养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沟通协作能力出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查看更多
搜索历史
删除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