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大连海洋大学渔业发展专硕人才培养纪实致力海洋事业矢志蓝色梦想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水产学科和海洋科学学科为优势特色的高等院校。该校水产学科创建于1986年,是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为B。2002年,学校依托水产学科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后改为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渔业发展专硕),20年来持续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高层次渔业专门人才,为我国水产事业和渔业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途径,以强化知识迁移力、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胜任力为重点,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打造实践基地,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渔业发展专硕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形成具有渔业行业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涵养渔业情怀学校将渔业发展专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渔村绿色振兴,将培养要求聚焦于引导学生厚植海洋“蓝色”信念、树立海洋意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使渔业发展专硕研究生走出教室,走进渔村渔港,指导学生从江河湖海寻找科学问题、在海岛渔村完成科学研究。课程设置以传授学生渔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出发点,20门专业课程均由具有高级职称且有5年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76课时的案例教学由校外实践导师团队授课。在专业课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水产生物学”等15门课程开展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现代渔业进展”等18门专业课程增加课程思政内容。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创新渔业科技学校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构建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2019年,大连海洋大学联合全国33所相关单位发起了“全国研究生渔菁英挑战赛”。该赛事2020年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纳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乡村振兴﹢科技强农专项赛事”,升级为国家级赛事。赛事构建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3﹢1”竞赛模块,在竞赛中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实现了研究生培养开放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渔业领域产学融合、校企协同的稳步发展,形成了全国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新品牌。该项赛事是1999年农业硕士设立以来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举措,开创了全国水产学科和渔业领域研究生学科类竞赛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赛事迄今已举办两届,被多个官方媒体报道转载,受到业界广泛肯定和高度赞誉。

  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提升渔业技能学校依托各级各类校内外实践基地,促进渔业发展专硕研究生培养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落地生根。依托北方海水增养殖农业农村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等12个校内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科研观摩、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知渔爱渔”精神;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水产实习实训、渔业案例教学、职业素养训练,锻炼学生的“耕渔牧渔”能力;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等重大产业化项目为支撑,吸纳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专渔精渔”技能;构建校级基地为主体、省级基地为主导、全国农业教指委基地为标杆的实践育人三级模式,增强学生的“兴渔干渔”使命。学校开展了渔业发展专硕顶岗实践等多项教学改革,在各级基地开展案例教学累计350课时/年、年均110人在基地开展渔业顶岗实习、300余人次的渔业行业导师参与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和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在校内外双导师的指导下,专业实践更务实有效,学位论文更突出应用导向,渔业发展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以社会服务为落点,促进渔业发展学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下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引导学生下基层、下渔村,在社会服务中发现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渔业、爱渔村、爱渔民”的高层次渔业人才队伍。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各类评奖评优指标体系,促进研究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中,着力增强新时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名博士防城港行”“科技服务鄂尔多斯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传播水产知识,以“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海洋科普教育,以“研究生科技服务志愿团”等科技下乡活动为桥梁实施渔村科技帮扶,开展“渔业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通过社会服务和科技帮扶,打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中增强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渔村振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上一篇: 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下一篇

热门简章

更多
    0/300
    精彩留言
    暂无数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