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学院
2篇简章能源与环境学院设有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依托“辽宁省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平台,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全省第三名,辽宁省属院校第一名)硕士授权点及“环境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清洁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实验中心五个教学科研机构。
1.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34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达92%。其中双聘院士1人,获国家友谊奖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五一奖章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3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沈阳市优秀专家1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青年科技奖3人次,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5人次,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4人次,沈阳市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沈阳市青年教学标兵1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和“环境增值能源”研发团队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2.科学研究
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其它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件。学院科研工作围绕国家能源和环保行业的重大需求,在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及污染控制、生物质能高值化利用、污泥干化焚烧及磷资源高效清洁回收、洁净煤燃烧、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气液两相流、重型燃气轮机基础研究、航改燃气轮机设计和关键技术开发、低污染燃烧室冷却技术、高温叶片流动传热基础以及气动和冷却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3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3.科研条件
能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了中国计量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质量认证,占地面积3100m2,仪器设备总额2000余万元。实验室拥有ICP-AES、DSC-FTIR-MS、比表面积分析仪、离子色谱、在线红外气体成分分析仪、元素分析仪、GC-MS、AAS等精密测试仪器,建立多套中试试验装置:多功能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CRF常压夹带流气化燃烧试验装置、高热值城市生活垃圾分选系统(1t/d)、生物质制航空替代燃料实验平台、电厂烟气SCR脱硝催化剂自动化连续性再生系统、潜热回收式污泥转盘干化示范装置(24t/d)等。
4.教育教学
“环境工程”专业在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获评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高校虚拟仿真中心,被沈阳市政府授予“盛京环保奖”之最佳环保人才贡献单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学院教师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30项,其中省级以上8项,校级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其中《新能源概论》获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5.产学研合作单位
作为理事长单位建立了“辽宁省燃气轮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能源研究所、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广州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