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详情

金融学院

4篇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光华大学商科银行学系和重庆大学商学院银保系。50年代在财政系下设财政信贷专业。1978年恢复招生,在财政金融系设立金融学专业,1979年成立金融系,首任系主任为著名货币学家何高著教授,其后曾康霖教授、冯肇伯教授、刘锡良教授、殷孟波教授先后任金融系主任。1981年获批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点,1990年获批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点。1986年国际金融教研室划出成立国际经济系,1991年保险教研室划出成立保险系。1997年全校系改院,以金融系为基础、并入国际经济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以及农经系农村金融教研室组建金融学院,殷孟波教授任院长;其后张桥云教授、赵静梅教授担任院长。1997年保险系改为保险学院。2008年成立证券与期货学院。2022年保险学院、证券与期货学院与原金融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金融学院,王擎教授任院长。1996年金融学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1997年金融学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后;2000年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2年金融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通过教育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蝉联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985工程“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正式立项建设;2017年,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2019年-2020年,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名师荟萃。知名学者如彭迪先、何高著、梅远谋、程英琦、温嗣芳、柯瑞祺、汪桂馨等先后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一大批著名金融学者,如曾康霖、何泽荣、冯肇伯、刘锡良、卓志、殷孟波、林义、陈野华等。现有全职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占21.3%,副教授占49.6%,海外博士占38.6%。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38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金融学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名;四川省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2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2名,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1名。

学院具有本硕博三个办学层次,本科专业(方向)14个、硕士专业7个、博士专业5个,下设金融系、金融工程与金融科技系、保险与精算系、证券与期货系。金融系下设金融学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金融学(金融与理财实验班)、金融学(CFA国际化实验班)、金融学(大数据与财富管理实验班);金融工程与金融科技系下设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专业、信用管理专业、金融学(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保险与精算系下设保险学专业、保险学(财务与会计双语实验班)、保险学(精算双语实验班)、精算学专业、保险学(保险科技光华创新实验班);证券与期货系下设金融学(证券与期货方向)。在校本科生约4000人、研究生1460余人、博士生160余人。

近五年,在中外文一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50余本;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教育部项目5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10余篇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篇报告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设“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共建“大数据与财富管理实验班”;与成都市政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道富银行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每年举办国际金融科技论坛,每年举办“成都八零”金融科技产品研发与设计大赛、西部量化交易大赛、金融科技建模大赛、信用评级大赛等专业学术竞赛。近年来,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竞奖项200余项,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十余项;学生总体就业率约95%,其中总体深造率约55%,境外深造者中70%进入QS排名前100的学校。2017年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发布应届本科毕业生起薪均值调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四个面向”,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知识创新”为发展愿景,凝练“诚信、创新、开放”的院训,构建服务国家、行业重大需求的金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金融实践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学院。

查看更多
搜索历史
删除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