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国家需求努力构建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体系
在职研究生网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国家需求,努力构建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体系。《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5月份最新数据显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学科(Computer Science)继续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学科跻身全球100强。
进入2017年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学科领域连获佳绩、捷报频传。
1月,高新波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银堂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信息与通信领域李赞教授与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等10位杰出女性当选2016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2月,目标识别研究领域的杜兰教授获颁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高新波、焦李成、公茂果、夏香根、邢孟道、李志武、田捷等7位教授连续第3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3月,在中国科协公布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6~2018年度)入选名单中,西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王楠楠、程文驰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常晶晶等3人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7,在非985高校中位居全国第1;西电承办的我国第一所援非通信类大学——“Oyala通信学院INSTTIC”在赤道几内亚开学。
4月,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中,西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盛敏、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张进成当选特聘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田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项阳当选讲座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董伟生当选青年学者,学校新增长江学者数量在非985高校中并列全国第1,总数达到27人;程文驰副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6年度中国通信学会“全国信息通信领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排名第一;西电参研的丝路一号科学试验卫星乘天舟一号顺利升空。
5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李云松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期成绩斐然,得益于长期扎根电子信息领域、厚植电子信息特色所积淀的雄厚底蕴。作为一所“在长征路上办学、以红色通信起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院校,西电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电子信息领域前沿问题,在毕德显院士、保铮院士、陈太一院士、孙俊人院士以及胡征教授、樊昌信教授、蔡希尧教授、茅于宽教授、王厚生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开辟了我国电子信息学科的先河,创造了我国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多项第一,培养了120余位解放军将领、17位两院院士,以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活跃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才,为我国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学校构建了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体系,致力于加强电子信息重大科技攻关、前沿领域探索与军民融合创新,为服务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明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结构与方法被纳入国际通信标准;雷达目标分类技术显著提升了装备的信息获取能力;深空图像压缩芯片与传输系统解决了深空通信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的瓶颈问题,在我国探月工程、测绘卫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分辨率SAR影像感知与解译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分辨SAR影像信息“感”“知”“用”一体化突破;在氮化镓基微波功率器件与紫外/深紫外发光器件研究领域提出的脉冲式PMOCVD生长技术、耐高压耐高温异质结构,用于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使我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低功耗设计技术为我国高性能、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作出重要贡献;智能影像分析与识别技术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国防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临近空间等离子鞘套下的可靠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了超高速飞行器“黑障”现象的地面连续复现,为我国航天工程中临近空间再入通信、火星探测再入通信、高速目标体的连续测控通信提供直接服务;无线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完善和推动了中国提出的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标准WAPI,相关技术被3GPP组织采纳,引领了无线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红色电波”的指引下,历经八十六载春秋,为我国民族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共和国历史上发挥了“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的重要作用。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传承发扬优势特色,以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学科体系建设为核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耕细作,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科学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央广网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