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密切相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 对策 毕业生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更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作用,使学生在踏出校园的同时也赢得职业成功。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观念转变,提高方法等手段来改善目前自身状况,努力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相适应的内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大学生自身,重点是获得和改善自身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知识、行为、动机、态度等因素,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1、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以河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为确保调查的可信度,按比例向女生随机发放33份,男生发放17份,调查过后共回收50份,回收率100%。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比较能放映大家的真实情况和想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6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定位、规划意识与行动、职业准备、课程和就业服务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问题并总结了原因。
2、调查结果分析
(1)自我认知和定位方面。调查显示,32%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非常了解,66%的同学只了解一些,还有2%的同学不太了解;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44%)只了解一些,可见学生自我了解程度不够。其中84%的学生通过同学、朋友来认识自我,34%和26%的学生通过家人和老师进行自我了解,36%的的学生运用网上测评工具。由此可知,学生认知的获得缺乏科学性,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学生对自己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清楚的占42%,不太确定的达到54%,还有4%的学生感觉不清楚,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
(2)规划意识与行动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8%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只有2%的同学认为不太重要;6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可见,大家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比较高。对于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2%的同学表示感兴趣,一定会去;62%的学生一般学校要求了才会去,1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还有2%的同学感觉没用,不会去。可见,学生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性。只有18%的同学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不太了解。有68%的学生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有过规划,但是没有坚持多久,5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还有42%的同学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规划。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3)职业准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8%的同学不太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专业,42%的同学非常了解;没有关注过喜欢职业的变化趋势的占44%,关注过的占56%;88%的同学对自己喜欢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不太清楚,只有12%的同学感觉非常清楚。可见,人力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环境还不够熟悉。只有12%的学生参加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基础,62%的同学都很少参加,还有26%的同学几乎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参加过。由此可知,学生实践比较匮乏。
(4)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面。调查显示,有14%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具有实用性,7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理论性太强,还有16%的同学认为课程理论与实际脱节。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实用性不强,还有待改进。
(5)就业服务方面。调查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只有20%的同学感到满意,64%的同学感觉一般,还有16%的同学对其不满意。针对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对自身的影响程度,10%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影响,74%的同学认为它的影响一般,还有4%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用。可见,就业中心提供的服务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有90%的同学认为大学阶段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大家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和正规化的需求。此外,58%的同学希望获得职业咨询的服务,55%的同学选择了人才测评,51%的同学希望得到具体的求职辅导,还有46%的同学想要职业推荐。可见,学校对相关服务的建设还不够。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全面认识自我,准确自我定位
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除了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那里外,还要借助相关的测量工具。比如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卡特尔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等。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理性评估,可以借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或者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准确的自我定位包括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路线和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可以采用SWOT分析,职业定位就是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和目标进行最佳匹配。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在性格、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专业知识及社会环境,对将来的工作进行方向性的规划。
2、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于行动
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讲座,要积极主动参加。因为只有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框架,才能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怎么去规划。其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的评估以及对职业环境的了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定大学期间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符合目标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规划开始可以是短期的,1年或者一个学期,一个季度,关键是把计划一点一滴落实于行动。
3、熟悉职业环境,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都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对外面的职业环境了解不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掌握外部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也不会影响学习。一是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将专业知识与择业就业结合起来,深入社会,形成全面、客观的外部环境认知。二是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如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与专业相关的活动项目,深入体会社会环境。三是通过专业导师的引导和推荐,有针对性地参与实践。
4、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及实用性
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课程的开设要具有系统性,从入学时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全过程。大一注重意识教育;大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大三开展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大四引导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付诸于实践,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要打破单一的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多元化,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素质测评、专业实习、行为训练等有机结合。
5、加强就业服务的建设
学校要注重就业中心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就业中心除了定期开展招聘会,举行就业讲座,发布校内招聘信息之外,还要及时与校外各大企业取得联系,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岗位推荐和实习服务。学生也要经常关注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动态,获得更多就业方面信息。
加强人才测评和职业咨询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力度。运用心理测量、情景模拟等手段,对人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进行测量。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结果客观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咨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会因为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人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四、结论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不乐观。在自我认知及定位、职业准备、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了5条对策:全面认识自我,准确自我定位;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于行动;熟悉职业环境,进行社会实践;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及实用性;加强就业服务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全面推进和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9~261
[2] 葛玉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5~85
[3] 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4] 万生彩.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J].出国与就业,2011,2
[5] 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6] 班兰美,张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学健康杂志,2013,3
报考资格评估
- 大专以下
- 大专
- 本科有学位
- 本科无学位
- 硕士
- 博士
上一篇: 浅谈信息时代对档案会理工作的要求
下一篇: 有关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分析与评价